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居住正義何在?

 

【民報 論壇】

居住正義何在?

台灣各地違建處處,有權勢的逍遙法外,平民百姓就是公權力執法的對象,還義正詞嚴說「依法行政」;試問,居住正義保障的是個人私利?集體記憶?還是平民或弱勢的權益?

郭秀芳(文教人士)

2024/01/05 14:16

朝野候選人選舉時高喊「居住正義」,選後卻不了了之,「居住正義」難道是選舉提款機?示意圖/居住正義改革聯盟粉專

總統及立委選舉又見各黨候選人打著「居住正義」的旗幟互相攻訐,好像候選人都極力維護居住正義,要給青年或弱勢更好的居住願景,但很少候選人從根本正視問題,以致於當今現況,是違章房屋也繳房屋稅,房屋卻不會因繳稅變合法,這是政府搶錢、鼓勵違建?法規不明、公權力不彰?或是長久以來政治生態刻意創造的模糊空間?

這樣的空間愈模糊愈大,有政治權勢或關係的人獲利愈大,過去一黨獨大、黨國不分,黨政人士成為利益共同體,但台灣已經過幾次政黨輪替,居住正義仍遙遙無期,究竟是食髓知味不想改革?還是無力改革?

過去黨國不分「共食」土地暴利,然而多次政黨輪替後,居住正義仍遙遙無期,是不想改革?還是無力改革?示意圖/民報資料照、陳賜哿攝

因此,違建就如同歷史共業或共犯結構,而普羅大眾追求的居住正義也成了政客獲利巧門、政治分贓的遮羞布,每次選舉就被候選人拿來炒作說嘴,選後卻不了了之,儼然已經是選舉提款機。

舉例來說有礦宅疑似違建、凱旋苑租金過高或圈地、特定農牧地變成停車場,或占用國有土地蓋豪宅、租用台糖土地蓋雙語學校等等,為了搶救選情,這些爭議被簡化成個人私利或集體記憶,有的拆除、有的轉信託、有的想改青年住宅補貼租金等,不管做法如何,卻不見任一候選人提出從法規或制度面入手,從根本解決這個他們口中的「歷史共業」。

筆者認為,法規不足或不明,該立法就立法、該修法就修法,不該讓主管機關任意推託或主觀認定或裁量,以致於建物未變,但違不違建,合不合法竟由政黨或權勢,甚或文宣或民意趨向 ( 民粹 ) 來認定,這也是居住正義無法申張的主因。

2024大選的三組總統候選人都捲入房產爭議。示意圖/擷自三立新聞網

請問各黨派,這是法的不足?公權力不彰?或是政客們趁亂牟利,如此一來,有權有勢有關係的人,才有違建的能耐或撈取利益的空間,黑道份子也因此紛紛投入民代或地方首長選舉,因為不須太多刀槍與子彈,就能取得相當的利益,過去人民厭惡黨國不分,而今卻是樁腳加入利益共同體,成為共犯結構。這是,民主進步了嗎?

民主進步後,炒地皮手法也升級了,有特定關係的人搶先買入農地,挖土方高價賣、填廢棄物整平賺一手兼養地,接著修法把農地變建地,垃圾變黃金;也有在農地上搭鐵皮屋變工廠、工業用地變住宅、住宅又變成商業區、建商獲利又轉成政治獻金,這一套又一套的進程,哪一黨派真正重視?

這套政治與公權力運作下來的結果便是,違建處處,有權勢的逍遙法外,平民百姓就是公權力執法的對象,還義正詞嚴的說「依法行政」。請問,至今居住正義保障的是個人私利?集體記憶?還是平民或弱勢的權益呢?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慎防立委的特見 增見復辟

 

慎防立委的特見 增見復辟

◎郭翰林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大姑夫婦杜秉澄、劉向婕涉詐案近日持續延燒,此案相關人等已羈押禁見,原本已是偵查中的案子交由檢調,也就尊重司法,靜候結果就是了。但此案因徐巧芯的前後說詞不一,甚至還當她老公的面哭倒在傅崐萁懷裡,被網友狂酸之後,一下說生理期所致,之後又高聲喊關我屁事。

 

顯然的,徐巧芯這一哭,不只哭倒她自稱「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戰神」形象,更哭出她自染「病毒」的症兆。想當年她大罵傅崐萁是病毒,因傅曾離婚後兩天就任命前妻徐榛蔚為副縣長,因此被判假離婚後又復婚了,不知是否想學此來演繹一下她和丈夫的關係。其實,他們夫妻倆是否涉案,只需好好交代100萬到底是代墊還是贈與即可,不須拿婚姻做勒索或賭注,把一個單純的詐欺案搞成灑狗血的連續劇,若不是戰神摔落?也許只有「小芯染毒」可以解釋吧?!或是民代在國會殿堂拿不出真章,只好學網紅秀下限的搏版面?

 

但刑案歸刑案,羈押歸羈押。言歸正傳,過去立委動不動就「特見」、「增見」的情況更要慎防,以免縱虎歸山。雖然現今的名目不同,權限甚至已從法務部矯正署下放到各矯正機關了,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全國各矯正署典獄長會因沒有「特見」的名目就不買立委或各種權勢的帳嗎?而立委的「選民服務」項目就會少了增加接見或彈性調整接見嗎?

 

放眼各監獄的規章大約有一條「穩定接見人或受刑人情緒之需要」就可以辦理增見或彈性調解接見,只要各監獄認定有需要,不管是接見人或受刑人的情緒需要穩定都可辦理,尤其在徐巧芯日前多次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合理的懷疑,徐巧芯只要情緒不穩或受生理期影響的情況下,要求增見或彈性調解接見都是合乎法規的!

 

這樣的規定不只給監獄「法定職權」,而且還是「自由心證」的法定職權,這種寬鬆的方便法門,若加上立委有「實質影響力」的話,算不算是特見或增見復辟?

 

     所以,看藍營鬧抱抱或離婚等事,看看就好,不要失了焦點小心一面在媒體搞切割另一面還拿著立委的職銜要求增見或彈性調解接見。更別讓那些「某某王」或「不服就幹」之類立委直接搞增見或彈性調解接見,甚至於在未來再以權勢關係搞外役監等等情事發生才是正道吧!

 

---2024/04/17---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期盼賴總統新內閣 勿忘初衷勇於改革

 刊登於民報https://www.peoplenews.tw/articles/6474df8509

【民報 論壇】期盼賴總統新內閣 勿忘初衷勇於改革

新官上任三把火,說的是做事的魄力與決心,賴政府毋須憂懼在野國會席次大於執政黨,因為「國民黨共產黨化」早已被選民唾棄,只要能回應民意、加速改革,民意,就是執政黨的靠山!

郭翰林(退休人士)
2024/04/17 12:00
準總統賴清德任命卓榮泰為行政院長,籌組新內閣。示意圖/賴清德粉專

準總統賴清德日前宣布新內閣三長,分別由卓榮泰、鄭麗君擔任正副閣揆,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為政院秘書長,打造行動創新AI內閣(Active and Innovative cabinet),隨後也陸續公布第二波、三波名單,賴政府成軍在即,國民黨人卻酸言冷語,嘲諷新內閣又老又獨是賴清德的「報恩內閣」,閣員都係「台南幫」、「退輔會」,賴政府用人狹隘日後必定「血流成河」等。

筆者認為,行動創新AI內閣值得期待,至於報恩或血流成河都只是片面判斷或臆測,重點在於,新內閣能解決問題、符合民意,且只要是為國為民舉才,何必在乎是哪一幫或哪一系,超越黨團、派系及個人恩怨符合全民福址的執執團隊就是全民最大幫,這也正是新內閣令人寄予厚望之處。

國民黨人嘲諷賴政府用人狹隘,新內閣淪為「報恩內閣」。圖/擷自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粉專視頻

行動創新內閣除了「為老問題找新方法、為新問題找好方法」之外,更要勇於改革,勿忘民進黨創黨精神,貫徹當年反對國民黨威權專制貪腐的魄力。

蔡政府完全執政八年,地方選舉卻兩度落敗,主因在於地方已有「國民黨化」的趨勢,地方首長、民代及基層鄰里村長甚或樁腳等沆瀣一氣,稱某某人為某某王,遊走法律邊緣或官官相護變成了「共犯結構」。

當這種國民黨的傳統作風在地方蔓延時,民進黨的某些地方正是國民黨的新型復辟,美其名打破地方派系,實則是政黨派系化或稱之為「民進黨國民黨化」,從喬人事、包工程、操作選舉…等處處有著「國民黨痕」,而這也是「討厭民進黨」成為全國最大黨的主要原因。

卓榮泰銜命打造超越黨團、派系、個人恩怨並且符合全民福址的行動創新AI內閣。圖/賴清德粉專

小英政府當年帶著人民高度期待的改革政見執政,但近八年了,雖是穩健執政,但改革成果卻不盡如人意,以致於賣國、叛國者充斥,從卸任元首、退休將領到鄉村鄰里長,領的是納稅人的錢,做的是害國傷民的勾當,不僅國家認同混淆、價值錯亂,更擾亂視聽、製造社會動亂,凡此種種,都是急需改革的「全民國防」的國安問題。

新官上任三把火,說的是做事的魄力與決心,賴政府雖不是完全執政,卻毋須憂懼在野國會席次大於執政黨,因為「國民黨共產黨化」早已被選民唾棄,只要能回應民意、加速改革,民意,就是執政最大靠山!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超越憲法的學者 官威好大的立委

 

刊載於 民報論壇 及雅虎新聞

【論壇】超越憲法的學者 官威好大的立委

國民黨新科立委翁曉玲日前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說,質詢關係是「上對下」,事後翁曉玲的臉書被網友灌爆,批她好大官威;本以為新人為求表現秀過頭,出身學界的翁曉玲應會道歉止血,未料她反而加碼痛批陳建仁:「沒知識,要有常識;沒常識,也要會掩飾」、「大辣辣的自曝其短、毫不掩飾自己的無知,早已不適任了。」

翁曉玲此舉不僅在展示「官威」,更凸顯她做為立委的特殊法學素養:「人民至上、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民意代表質詢公僕是上下監督關係,有何不對」,甚且主張「立委可以任免行政官員」,這種種都是翁立委挾「人民」以擴權的思維。

網友負評灌爆翁曉玲臉書,翁不但未道歉止血,反而加碼發文反擊。示意圖/翻拍台視新聞畫面
網友負評灌爆翁曉玲臉書,翁不但未道歉止血,反而加碼發文反擊。示意圖/翻拍台視新聞畫面

顯然在她的認知裡,立法委員是比總統更具民意基礎的「最上級民意代表」,立委亦可藉「民意」之名,逾越憲法範疇無限擴權,這就是國民黨沾沾自喜或自稱亮點的不分區立委嗎?這就是國民黨認證「為民喉舌」的民代嗎?筆者也想請問翁曉玲的先生、前大法官陳春生,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究竟是五權分立還是立法權獨大?

翁曉玲係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科法所合聘副教授科,其研究領域包括憲法、行政法、通訊傳播法規等,但筆者很好奇,在清大,她是怎麼教學生的?翁曉玲頂著名校法學博士的桂冠,卻在國會殿堂以法亂法、以法擴權,我真懷疑在課堂上,她會不會「誤人子弟」?

國民黨新科立委翁曉玲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榮銜,現任清大科法所副教授,學經歷傲人,示意圖/國立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粉專
國民黨新科立委翁曉玲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榮銜,現任清大科法所副教授,學經歷傲人,示意圖/國立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粉專

國民黨立委的水平與價值,選民自會評判,但教育界,尤其是國立大學,應有最起碼的學術水準與良知,若看翁曉玲立院問政表現,可以用她自己的話來形容:「大辣辣的自曝其短、毫不掩飾自己的無知,早已不適任了。」可惜清大對於翁曉玲是否適任教師一事,至今沒回應,難道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是冒牌的,學術水平比不上北京的清華大學?

翁立委說:「沒知識,要有常識;沒常識,也要會掩飾」,然筆者以為,讓不適任的教師離開教職,還給學界應有的尊嚴,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樣簡單道理,既談不上知識也不用掩飾,只是人人都知道且能認同的通識、常識。

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勇敢改革吧 !

 

【民報 論壇】勇敢改革吧!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必須拿出決心與魄力,順應民意、為民謀福利,如若如此,民意將一如總統大選,超越紅藍白,並成為執政黨為全國人民謀求福祉的最大後盾。

郭翰林(自由評論)
2024/02/23 12:03
蔡政府八年執政,內政改革未竟其功,是民進黨此次選舉無法大獲全勝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擷自鄭知道了粉專視頻

報載屏東恆春地政事務所黃姓測量員因經常延誤測量工作,引發民眾及代書們不滿,地政所主管多次勸告黃員未果,反而遭自稱黃員親戚的監察委員林文程「關心」,質疑地政所霸凌黃員,該地政所面對監委「關心」只能隱忍,林文程對此並未回應。

看到這樣的新聞,真希望這是如盧秀燕所說的「個案」,並非整個中華民國的文官體系的「常態」。

基層公務員工作不力或遭遇職場霸凌,自應有申訴或救濟管道,如果親戚監委大人「關心」就能解決問題,筆者還真希望監委一視同仁地把全國各地不適任或霸凌的公務員一一抓出來究辦,該懲戒、彈劾或糾正,悉聽尊便。

但若如媒體報導,本案中親戚監委的「關心」卻讓單純的公務問題走調,真不知是誰霸凌誰?是地政所霸凌新進菜鳥?或監委霸凌文官體制?還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中國醬缸文化仍主導著中華民國的文官體系?

圖:恆春地政事務所/擷自Google map

民進黨此次選舉無法大獲全勝的原因之一,就是內政腐敗,因為打著改革大旗上台的蔡政府,在近八年的完全執政下,轉型正義未竟、司法改革未成、行政改革未見巨大成效,官僚體系仍充斥著「官官相護」的迂腐習性,當年國民黨在地方上的「共犯結構」還是不分顏色地在各地蔓延、發展、甚至深根,這就是民進黨辜負選民期待、痛失選票的主因。

筆者樂見賴清德晉用年輕人,更希望這包含揚棄迂腐、老舊、不合理的中國醬缸文化思維,而不是進到體制內,就被體制內化成「利益共同體」或「共犯結構」。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必須拿出決心與魄力,順應民意、為民謀福利,如若如此,民意將一如總統大選,超越紅藍白,並成為執政黨為全國人民謀求福祉的最大後盾。

信賴新局

 

【民報 論壇】信賴新局

筆者期待,賴清德能傾聽民意,拿出魄力與決心剷除惡勢力,只要秉持公平正義,自然能夠破解「跛腳政府」桎梧,開創民主政治新格局。

郭翰林(自由評論)
2024/01/22 11:20
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代表捍衛民主自由已是主流民意,不容中共介入或改變。示意圖/民進黨粉專

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破了八年政黨輪替的魔咒,也是第一位副總統當選總統,是台灣的民主政治史上第一人,但因得票率只有四成多、而且國會也未過半,被中共黑成「民進黨非主流民意」,一些同路人或附和者也以「跛腳政府」看衰賴政府。

筆者認為,即便三黨不過半,甚至說未投賴清德有近六成,但這不代表他當選的正當性可以被任意曲解或嘲諷,對於選舉結果,賴清德說,這是人民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是新的民意,他充分理解、完全尊重;賴的態度與認知,正是一個總統該有的高度與格局,光是這點,全民就應為選出這樣的總統喝采。

對於選舉結果,賴清德說,這是人民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他充分理解、完全尊重,展現了總統的高度與格局。示意圖/賴清德粉專

筆者認為,從選民在總統與立委採取分裂投票可看出,捍衛民主自由已是主流民意,不容中共介入或改變,這在2020年大選即已成形,否則蔡英文怎能在民進黨2018年選舉慘敗後,以817萬票(57.13%) 壓倒性贏得2020大選?!

主流民意認定「自己國家自己救」不只反映在主權上,並期待在內政上,能破除黨政時期的威權貪腐,蔡政府當年「轉型正義」及「司法改革 」的政治承諾,說出人民的心聲,讓人民充滿期待。

然而蔡政府上台後,也許是時間不夠、或許是積重難返,總之,轉型正義轉成了「正義被轉型」,而司改,更是從思改、私改甚至到了現今,簡直就是輸改,凡此種種,讓「討厭民進黨」氛圍逐漸在民間醞釀發酵。

連任後的蔡英文執政未盡人意,司改未竟、改革未成,人民期待的公平正義仍未到來,喊著「居住正義」卻房價飛漲,許多社會內政問題,在國民黨時代如此,在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時代仍然存在,以致完全執政反而徹底傷透支持者的心,民進黨支持者冷了,年輕選票更流向柯P (民眾黨 )。

民進黨完全執政,但人民期待的公平正義仍未到來,這一切,賴清德必須概括承受。示意圖:英德配以817萬票贏得2020大選,創下總統直選最高得票紀錄/賴清德粉專

換句話說,人民肯定民進黨守護了台灣民主自由體制,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內政或改革問題,卻成了賴清德參選包袱,選民分裂投票代表民意認為,執政黨需要更強有力地被監督,這一切,賴清德都必須概括承受。

依筆者觀察,賴清德並未把對手當成戰犯或轉移焦點的對象,而是直球對決,他說會組最好的團隊,面對國會有效率的監督,讓國家變得更乾淨、光明、進步,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賴清德於內政外交都走在「正確的路上」,筆者更期待,賴清德能傾聽民意,拿出魄力與決心剷除惡勢力,只要秉持公平正義,自然能夠破解「跛腳政府」桎梧,開創民主政治新格局,若果如此,2028大選,賴的得票篤定超過6成,因為民意,就是最佳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