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今日假迎接媽祖 明日真迎接共軍?

 ​【民報民意論壇】

今日假迎接媽祖 明日真迎接共軍?

  2022-04-13 11:30

白狼張安樂日前率眾在彰化搶迎大甲媽,彰化縣警察局彰化分局長王國峯要求張安樂等人出示大甲鎮瀾宮的「疫苗3OK」卡,不然不准張安樂等人進入管制區接轎,雙方發生推擠衝突,造成3名警員受傷,彰化分局也逮捕6名滋事分子。警政署長陳家欽說已成立專案小組,一定追究到底,是否有紅色勢力介入造成衝突也是偵辦重點。

警方這次迅速反應及偵辦,值得肯定。除了立即制止暴力之外,偵辦是否有紅色勢力更是重點。白狼不管是以政黨、社團、幫派或宗教等等勢力衝撞台灣的民主社會體制由來已久,如愛國同心會長期在台北街頭霸凌法輪功或台獨大旗隊成員;太陽花運動時更不時「路過」街頭、製造事端;「中國新歌聲」在台大舉辦時,還將學生打得頭破血流;違規在台北車站周邊大肆喧譁慶祝中共國慶;更公開宣稱將促進中國統一的理念深入中南部的青年、鄰里、廟宇⋯⋯等等。總之,惡跡劣行不只罄竹難書,還紅色斑斑,從街頭到校園,除了公然傷人,甚至滲入宮廟搞統戰,不論是傷害有形的人身或社會治安或危害無形的國家主權。

說穿了,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白狼」張安樂為首的團體,危害社會治安及國家安全已是累犯、慣犯。今日敢以迎接媽祖神轎之名擾亂社會秩序、混淆視聽,更別忘當年滅香活動白狼的愛將不也身列其中,誰敢擔保明日不會以媽祖之名迎共軍呢?

政府已縱容姑息白狼「統一促進」擾亂社會秩序、國家安全多年了,現在白狼更明目張膽的想用媽祖當「統戰」的工具,白狼想當中共的馬前卒是他的選擇,但把媽祖染黑、染紅,還當成政治工具,不只人神共憤,檢警現在也終於站起來捍衛公權力,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只是不要雷聲大雨點小,因為這不只捍衛公權力,還捍衛國家主權及媽祖的清白。

蔡政府要辣,就先讓公權力硬起來!今日若不好好制裁「白狼」,明日「白狼們」不只充斥台灣的宮廟與各階層,今日既可以穿著「台獨製造戰爭」的背心來掩護「迎敵」的居心,公然假迎接媽祖滋事,明日不會真迎接共軍攻台嗎?


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騙人?騙神?騙選票?

【民報  民意論壇】

騙人?騙神?騙選票?

 教師 2022-04-10 14:00

大甲媽起駕了,罕見的綠營大咖在選舉年全缺席,甚至連在地的父母官台中市市長盧秀燕及往例前往參與的嘉義縣長翁章梁也都缺席了。因此,這樣的起駕被媒體稱之太冷清了!

其實,與其說太冷清,倒不如說太政治了!因為,不管出席或不出席的政治人物,到底是想沾光?還是想逃避?還是在他們的眼裡,只有政治算計的舞台,無關信仰?若果如此,也就無所謂的冷不冷清,只有虔不虔誠的信眾罷了!

其實,在中二選區立委補選時,顏氏家族被踢爆諸多不法或爭議情事,引起全民駭然大驚。同時大甲鎮瀾宮的金流及董事會改選問題也成為眾所矚目焦點,連帶的好似和大甲媽祖沾上邊就是替貪腐集團背書一般。這樣的邏輯,其實是似是而非,因為大甲鎮瀾宮如果有貪腐的形象或疑慮,那也是董監事會要負責、政府要監督,而非媽祖。總不能吃香喝辣的人叫「董事」,不監管的機關部門叫「政治」,而默然不語的大甲媽祖反被貼上「貪腐」的標籤?

可笑的是,此刻政治人物有意識選擇不出席,表面上和貪腐切割、反映民意,實際上卻是陷媽祖於不義,讓媽祖蒙受不白之冤。

何以如此?

如果大甲鎮瀾宮董事會早有貪腐或不法情事幾十年,為何檢調幾十年來不抓?尤其在立委補選時媒體大爆料,人事時地物繪聲繪影的在各大媒體輪番播放,可以剪報分案偵辦的司法單位到底哪裡去了?如果董事會成員不具資格,主管機關怎可不監督、甚至撤銷資格?面對大甲鎮瀾宮信徒代表易錦隆的質疑與檢舉,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的推託是卸責?還是包庇?他的不作為是否有瀆職之嫌?而內政部長徐國勇或行政院又為何不積極對下級機關督察或追究呢?也未見監察委員主動立案調查?

還是宗教法規真有不足,才讓大甲鎮瀾宮董事會可以從賄選到貪腐,都不須負起任何法律責任?所以,台中市政府也才無法可管?或是台中市政府刻意曲解法令以致無法可管?

回歸問題核心,如果政治人物不出席一次大甲媽祖起駕大典,大甲鎮瀾宮董事會被質疑的金流及管理問題就能自動解決,從此沒有貪腐。那就拜託所有的咖,都別參加起駕大典;若想參加,就放下官職頭銜,平等地以一個媽祖的信徒身份,虔誠的參加。

要不,不分顏色、不管咖級,都好好地回歸自身的職守,該立法就立法、該執法就執法、該依法行政就依法行政。別在選舉時,在選民面前互踢皮球;現在,又在媽祖面前裝姿作態、逃避問題。不分藍綠、不分中央與地方,竟然大規模的逃避問題與責任,不只撈個反應民意的美名,還間接把問題推給媽祖。請問,這是騙人?騙神?還是騙選票?還是為了選票,

騙誰都無妨?

說真的,選民的眼睛還是雪亮的。要選票的話,好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正道。宗教法該修就修,尤其綠委已是多數的情況下,拿出良知好好修法,別讓過時或不適的法條淪為利益掛勾的護身符,更別讓改革成為選舉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