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誰在消費過往歷史傷痕?

 

【民意論壇】誰在消費過往歷史傷痕?

  2021-03-02 14:50
作者指出,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由文化局出資拍攝「尋找二二八的沉默母親—林江邁」,內容卻嚴重扭曲史實,試圖將228事件解釋為單純語言隔閡引起的誤會。在台北市長任內刪除228紀念館的經費,導致該年度228紀念館的經費差不多只夠支付水電。在總統任上時,藍委刪減「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經營管理費及「二二八和平基金會」的預算。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作者指出,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由文化局出資拍攝「尋找二二八的沉默母親—林江邁」,內容卻嚴重扭曲史實,試圖將228事件解釋為單純語言隔閡引起的誤會。在台北市長任內刪除228紀念館的經費,導致該年度228紀念館的經費差不多只夠支付水電。在總統任上時,藍委刪減「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經營管理費及「二二八和平基金會」的預算。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

今年適逢228事件74週年,而台北市政府安排前總統馬英九出席致詞今年228紀念活動,引來獨派團體的不滿,認為是對受難者一大侮辱,而台灣國家聯盟更是為此退出協辦。馬英九反擊,自認為228盡心盡力30年,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表態挺馬英九,認為緬懷與追思228「不應該有排他性」,拒絕政治消費過往傷痕。

兩位國民黨黨黨主席惺惺相惜,算是互相取暖,無可厚非。但拿台灣過往的悲痛歷史來燃燒取暖,這就很可議了。本人不想流於口水戰,直接檢視歷史,看看馬英九30年來如何為228盡心盡力。

首先,馬英九認為228一定要平反。這點我百分百同意,只是平反要基於史實,而非斷章取義到汙衊史實或顛倒事實。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由文化局出資拍攝「尋找二二八的沉默母親—林江邁」,內容卻嚴重扭曲史實,試圖將228事件解釋為單純語言隔閡引起的誤會。請問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當時台北市長兼黨主席馬英九的228觀點,是不是「粗糙廉價的歸因」?這是平反?還是「政治對過往傷痕的消費濫用」?甚至是不是可以解釋成當時主政的國民黨在台灣各地的屠殺行為也只是一場誤會?

馬英九除了在史實所盡的心力令人不敢苟同,更在台北市長任內刪除228紀念館的經費,導致該年度228紀念館的經費差不多只夠支付水電。在總統任上時,藍委刪減「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經營管理費及「二二八和平基金會」的預算。

而二二八紀念館也曾被批評經營偏離軌道,尤其當時許多展覽的主題都與二二八事件無關。據陳儀深調查,當時特展主題不是無關乎台灣歷史,就是背離二二八事件主體性,如「世紀台灣錢幣回顧展」、中國七七事變的「李友邦抗日特展」等。

至於不是偏離主題的展覽,竟以「偏頗詮釋史實,誤導國人認知」,還將「元兇蔣介石」美化成「寬大處理、秩序恢復」的人。

馬英九說重視228, 根本就是玩兩面手法。以致於2015 年,由全國兩百多所高中生發起的「反黑箱課綱」行動,反對教育部在新版公民課綱中,刪除白色恐怖與 228 事件。

不論從228史實、教育、展覽到經費、預算等等作為來看國民黨人的「馬式」盡心盡力,請問江啟臣這是「面對歷史」?或是汙衊歷史?還是國民黨人正在寫歷史?過去國民黨政權曾荷槍實彈大規模殺人的史實還不夠,現在再加上唇槍舌戰巧用方法蔑殺史實?這是不是二次虐殺228受難者家屬呢?

這種「盡心盡力」,掩飾不了對「過往傷痕的消費濫用」,如果流下「鱷魚的眼淚」或道歉就可以把加害者的同路人轉化成政治「受益人」,馬的,難怪獨派團體認為是對受難者一大侮辱, 執意要和馬英九劃清界線,這不是「排他性」,這只是單純的「排他馬的」的虛偽與侮辱。

2021年2月28日 星期日

資政或資匪?

 

資政或資匪?

◎黃朝揚

 

        總統府在農曆過年前公佈了新任國策顧問及資政名單,其中李遠哲、吳澧培、彭明敏等人未獲續聘。儘管聘請總統府的資政、顧問都是總統蔡英文的法定職權,她愛聘請誰、不聘誰,外人多半不會置喙。只是這類冠冕堂皇的頭銜,雖是無給職,但總是掛著「總統府」的名稱,資政或顧問的言行動見觀瞻,不得不慎。

         只是上述三人曾登報請總統蔡英文「不要選2020年總統連任」,並辭去資政,因此引起未獲續聘的諸多聯想。只是三人業已辭職在先,不續聘也算是求仁得仁,難以苛責小英。畢竟,總統府資政不挺總統,或與總統立場不同調,也應私下有所溝通或表明。是說不了,才登報表明立場與態度?但知所進退的辭職,三人不昧著良知果真是賢達大器,即使不任資政,仍然贏得社會的敬重與肯定因為,因為理念與良知不被國家「名位」所惑,甚至泯滅。

         同為資政,但有人卻一路遮掩的攀爬至此位置。當年曾為了挺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不惜向李遠哲放話「殺光他們一家人」。寧可放寬認定只是選舉恩怨,無關理念或格調。但若從過去的言行作為來看,可就叫人駭然大驚。

概述如下 :

         吳子嘉說此人長期吹噓他與中國共產黨高層關係良好,曾經在李登輝政府時代到處賣弄他與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合照的相片,爭取擔任李登輝的兩岸密使,結果被李登輝拆穿,政界蔚為笑談。

         也有台大教授高成炎表示他是第一批從美國到中國去訪問的在美台灣留學生。時間是在天安門事件之前,在釣魚台事件之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這個訪問團應該有十個人吧,當時是以政治學者的身份訪問中國,他應該是當時少數台灣籍且持台灣獨立立場的團員。

         然而,據當時學者訪問團的成員之一表示,他是因為教會推薦才得以成行,而非關台灣獨立的立場。據聞當時將在台灣取得某職務,還要求中國方面暫時不要公布他的名字。

         類似這種在台灣與中國雙方遮掩或取巧的作法也顯現在許多方面,如他擔任海基會董事長卻拒絕接受國會的監督。只是未支薪,所以不用向人民及國會報告?被視為告別「買辦政治」的人選,卻毫不避嫌地兼任多家企業的獨董。是不是以學者的樣貌掩飾他長袖善舞的「紅頂商人」身份?

        種種行徑,遊走在台獨與通匪之間。他游刃有餘立,忽藍忽綠忽紅。既便被拆穿密使身分,但仍被小英認為對中國大陸之發展有深入瞭解,同時嫻熟兩岸關係及亞太戰略等議題。曾委以海基會董事長的職位,更任總統府資政。

         想當年宋楚瑜訪問香港中聯辦及接受中媒訪問時發表一些親中言論後,引發質疑而不得不自行辭掉總統府資政一職。顯然的,親中、媚共、資匪等行徑都是違背主流民意的行為,而辣台妹也從善如流的准辭了。

         不知是此人功夫了得,親中、媚共、資匪的相關情事遮掩得宜。還是總統容不下台獨的資政,卻容下資匪或通匪的資政?

 

--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