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誰敢特赦陳水扁?

 

誰敢特赦陳水扁?

郭翰林

特赦陳水扁的問題的呼聲又起,台南市議會更通過提案籲請特赦,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特赦屬於總統職權,依法予以尊重,至於地方人士的主張,我們也予以尊重」。

但總統府竟又以「最重要的還是確保陳前總統獲得最好的照顧,早日回復健康」來回應,這種「複製+貼上」的回應,不知是詞窮?還是總統府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暗示這是總統的底線,也是上限,當然更是權限。所以,不管是人民、民代或地方首長多年來如何期盼、呼籲甚至提案,得到都是這種「複製+貼上」的「照顧健康」的答案。

這種說法說多了簡直成了一種習慣或模式,不知是上行下效?或是上下交相賊?總之,中華民國體制內,竟然小至南部地方的戶政地方政府,大至內政部、行政院,都有此種態度,甚至更可以進化到「複製+貼上」兩次就不再回覆。理由竟是行政程序法的規定,卻忘了行政程序法中兩次不回覆的前提是已經針對同樣且已回覆的問題了,而不是「答非所問」或不回覆就想以行政程序法來敷衍了事,這不只迴避問題,還推卸問題。可惡的是,還自認依法行政、合法行事,從地方到中央沆瀣一氣。真不知,這是不是已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照顧」人民百姓日常問題的基本作風了?

如果說中華民國的體制過去充斥著官僚作風以及國民黨威權遺緒而令人不滿,現在蔡總統完全執政之下,不用張牙舞爪的惡行惡狀來面對人民,卻用曲解的法令來敷衍、愚弄人民,請問這是民主進步?還是「推卸有法」?「愚民有術」?

循此思維,過去的法務部長邱太三不只沿襲馬英九的「有一些案件待審理,無法源特赦」的說法,還進一步警告陳水扁不要跟「法務單位玩政治」等等。這些言論,若說依法論法也是可行,但邱太三卻不願面對監委陳師孟等人提出的種種質疑,甚至反對檢討與調查。這種連檢討或調查都不肯的心態不只可議,更令人不解的是那些可能需要被檢討或調查的司法人員竟都高升了,當中還不乏邱太三大力舉薦給蔡英文的愛將。此舉,曾經引起廣大的反彈,邱太三更有了「幹話部長」之名。

但此後蔡總統就跳針似的以「健康」為由來迴避核心問題,讓人不得不懷疑邱太三是蔡英文的試風球、擋箭牌, 所以邱太三一路和廣大民意對著幹,官運還是一路亨通至今

蔡總統跳針又重複式似的回應特赦問題,不是不懂如何親近民意,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對人民及中華民國的文官體制暗示我的權限、我的底線、我的上限。所以,地方選舉時不適合說 、總統大選也不能說、補選時更不能說,因為每一場選舉都有輸不得的理由和考慮。

更進一步說,民進黨內的選舉規則,不管是由選對會依積分或關係提名,甚至由主席直接指定,我們看到蔡英文逐步將其意志展現或貫徹在選舉提名上。這樣高度權力集中的結果,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想法、一個說詞,誰敢不好好琢磨、體會與領受?尤其照邱太三說特赦一定會考慮整體情勢來看,請問誰敢特赦水扁?

其實,蔡英文總統從來沒說不特赦前總統陳水扁,五、六年來從來沒有,至今仍然沒有。尤其在幾次大小選舉都所向披靡的情況下,請不要再誤會蔡總統照顧陳前統統的用心,更不要再拿「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來刺激了。真的不是蔡英文不特赦陳水扁啦,而是誰敢特赦陳水扁?

2022/01/08

2022年1月6日 星期四

已經特赦陳水扁了嗎?

 

【民報 專文】已經特赦陳水扁了嗎?

 2022-01-07 11:40
韓國總統文在寅宣布特赦前總統朴槿惠(左),邁向和解契機。台灣特赦前總統陳水扁(右)的呼聲又起,台南市議會更通過提案籲請特赦。但蔡政府卻未予理會。示意圖/擷自VOA,陳志忠臉書,民報合成
韓國總統文在寅宣布特赦前總統朴槿惠(左),邁向和解契機。台灣特赦前總統陳水扁(右)的呼聲又起,台南市議會更通過提案籲請特赦。但蔡政府卻未予理會。示意圖/擷自VOA,陳志忠臉書,民報合成

日前韓國總統文在寅宣布特赦前總統朴槿惠,並表示希望這能成為跨越過去傷痛,邁向和解的契機。因此特赦前總統陳水扁的呼聲又起,尤其台南市議會更通過提案籲請特赦。但總統府還是避答核心問題,總統府的回應仍是重複過去的說詞「最重要的還是確保陳前總統獲得最好的照顧,早日回復健康」等等。好似間接透漏「維持現狀」,不特赦的情況就是對阿扁最好的照顧。

回顧有特赦阿扁的呼聲從馬英九時期就出現,當時的理由類似當今南韓的情況,由政敵來特赦,具有政治和解的意義。但馬英九以「扁案還有一些案件待審理,無法源特赦」來回應社會的呼聲。

從蔡英文選總統到當選,甚至連任總統期間,社會多次呼籲蔡總特赦陳水扁,但可笑的是當時的法務部長邱太三不僅承繼馬英九的說詞,甚至說如果要特赦的話會告訴蔡總統如何寫特赦書,因其效力會影響到有多少罪刑會被赦免,不過可行不可行則是政治判斷等等。當然也不乏對陳水扁提出警告,要陳保外就醫期間不要跟「法務單位玩政治」。

其實,不管馬英九或邱太三依法談特赦也不是不好,只是筆者不只一次提出司法的問題(參:〈 特赦阿扁何必勞動趙少康發聲?〉),甚至也有論者以馬案及扁案作為司改的試金石等建言(參:郭翰林司改系列文章如〈司改!思改!〉),但都事與願違,司改不只偏頗的,甚至不符社會的期待。

邱太三不願「浪費生命」說明、調查當年的陳水扁案的種種司法程序及相關作為,引發眾怒,更被稱為「幹話部長」,此後,蔡英文的說詞就以「確保陳前總統獲得最好的照顧,早日回復健康」來軟回應每一次的特赦呼聲。好似,現在狀態就是最好的照顧,以致有人認為這已是「另一種特赦」。這樣的作法,不只模糊了特赦的議題及意義,甚至還讓問題更複雜,這種拖延戰術,只會拖累了「辣台妹」的「辣度」以及「台灣隊」隊長的誠信與能力。

曾被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100 Leading Global Thinkers)的蔡英文有「戳那頭熊」(poking the bear)的勇氣。不知現在是否還有同樣的勇氣可以面對國內的司法及政治問題?蔡英文遲不正面回應特赦,是有不可告人特殊考量?受制於國民黨、馬英九?或是被黨內的派系綁架?

難怪柯文哲也說「連前總統陳水扁特赦都不肯了,還談與藍營的和解?」甚至,多數民眾也有「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的感慨。

特赦阿扁,既不願從司法入手,也迴避了政治的考慮,幾年下來,竟成了「健康」「照顧」層次的問題,這樣的處理模式也太曲折,難怪至今很多人對於蔡博士的論文很想一探究竟!


作者提出,為何總統蔡英文(左)遲遲不正面回應特赦陳水扁(右)的議題?圖/擷自總統府flickr、陳水扁臉書,民報合成

公權力何在?

 

【民報  民意論壇】公權力何在?

  2022-01-06 12:15
中二選區的選舉是媒體焦點,但仍然未聚焦在政見或政策。示意圖/擷自臉書,公視新聞,民報合成
中二選區的選舉是媒體焦點,但仍然未聚焦在政見或政策。示意圖/擷自臉書,公視新聞,民報合成

又是新的一年,但中二選區的選舉仍是媒體焦點,但可惜的是仍然未聚焦在政見或政策。說白一點,顏家的黑歷史還是選戰主軸。說真的,台灣的選舉至此,算是民主進步?還是民主退步呢?

何以如此,一方猛掀拉扯黑歷史,另一方自塑成受害者。前者各路人馬指證歷歷,有人、有圖、還有影像,幾十年來人所不知,或敢怒不敢言的幾乎都傾巢而出了了,從大甲鎮瀾宮的資產到家族違法、違建等等情事,至今竟然未見公權力有積極的作為,從地方到中央。若法有不足,也可提案修法。而某執政黨南部民代名嘴幾乎天天上媒體揭發弊端,講得口沫橫飛,卻不見他進一步質詢或監督相關部會,難怪被稱「幹話立委」。以致挺顏家的人可以大方地說,若有不法或違建就提告或執法,要不就是抹黑或烏龍爆料,搞得好像顏家的黑是近日才被抹上的,大名鼎鼎的顏家竟成為被民進黨黨政媒一路狂追猛殺的受害者。

這就有趣了,到底誰黑?誰白?誰加害?誰受害?

黑的只能被抹黑?白的永遠是白的?還是白的躲在黑的背後就不會黑?還是白的要掩護黑的,只能默不作聲、遲不作為、以拖待變?所以,白的永遠是白的,還得白得像白癡作傻般無辜?

其實黑與白的界線常常是模糊的,是黑的比較惡劣?還是白的比較惡質?黑的惡有形可看得見,但白的惡卻無形藏於體制之內。前者,傷了社會安全與公平正義,後者,卻傷了國家體制和法治,選票也許可以終結前者,但選票卻無法成後者的救贖。

其實,此刻只要公權力不伸張,不管選舉結果如何,台灣的民主法治及人民將是這場選舉最大的輸家。

何以如此?

如果顏寬恆選輸了,屆時不論地方或中央依法行政來開罰、拆違建都將被扣上政治追殺的罪名;如果選上了,就更不敢辦了,大約就是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甚至就地合法,而所有在媒體公開指控的情事到時就名符其實的成了抹黑。

所以,此刻公權力若不及時伸張,不只有行政怠惰之嫌,更讓幾個月來所有報導的不法成為不實。而那些終於敢站出來指證的地方人士或當事人,當初所期盼的正義與公道可以到來的希望會立即落空。因此,從去年到現今的熱議,不只淪為一齣齣輪番上演的連續劇,更是落人口實的超級大鬧劇。

而可笑的是,除了候選人之外,連總統蔡英文、台中市長盧秀燕也被迫領銜主演,這不是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的最大笑話嗎?只因你們以及各階層的公權力都不想表態,其實就是一種表態,一種變相「反民主」的表態;都不積極作為,就是一種變相「反法治」的作為。

這也是為什麼說結果還沒出爐,民主法治已然輸了大半。

因為刀在你們手上,要不要大刀闊斧的改革與究辦也在你們這些當政者手中,此刻不拿出魄力執行公權力的話,民主不只被黑道綁架,也被藍綠綁架!

作為選民,我在乎的不單是顏寬恆或林靜儀能不能選上,我更在乎公權力能不能伸張。既然把一個地方性的補選當成了伸張公權力的指標選舉,那全民就睜開眼睛好好看,看清是誰真正可以為民伸張公權力,以此作為下次選舉的重要參考指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