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超越憲法的學者 官威好大的立委

 

刊載於 民報論壇 及雅虎新聞

【論壇】超越憲法的學者 官威好大的立委

國民黨新科立委翁曉玲日前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說,質詢關係是「上對下」,事後翁曉玲的臉書被網友灌爆,批她好大官威;本以為新人為求表現秀過頭,出身學界的翁曉玲應會道歉止血,未料她反而加碼痛批陳建仁:「沒知識,要有常識;沒常識,也要會掩飾」、「大辣辣的自曝其短、毫不掩飾自己的無知,早已不適任了。」

翁曉玲此舉不僅在展示「官威」,更凸顯她做為立委的特殊法學素養:「人民至上、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民意代表質詢公僕是上下監督關係,有何不對」,甚且主張「立委可以任免行政官員」,這種種都是翁立委挾「人民」以擴權的思維。

網友負評灌爆翁曉玲臉書,翁不但未道歉止血,反而加碼發文反擊。示意圖/翻拍台視新聞畫面
網友負評灌爆翁曉玲臉書,翁不但未道歉止血,反而加碼發文反擊。示意圖/翻拍台視新聞畫面

顯然在她的認知裡,立法委員是比總統更具民意基礎的「最上級民意代表」,立委亦可藉「民意」之名,逾越憲法範疇無限擴權,這就是國民黨沾沾自喜或自稱亮點的不分區立委嗎?這就是國民黨認證「為民喉舌」的民代嗎?筆者也想請問翁曉玲的先生、前大法官陳春生,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究竟是五權分立還是立法權獨大?

翁曉玲係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暨科法所合聘副教授科,其研究領域包括憲法、行政法、通訊傳播法規等,但筆者很好奇,在清大,她是怎麼教學生的?翁曉玲頂著名校法學博士的桂冠,卻在國會殿堂以法亂法、以法擴權,我真懷疑在課堂上,她會不會「誤人子弟」?

國民黨新科立委翁曉玲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榮銜,現任清大科法所副教授,學經歷傲人,示意圖/國立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粉專
國民黨新科立委翁曉玲擁有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榮銜,現任清大科法所副教授,學經歷傲人,示意圖/國立清華大學招生策略中心粉專

國民黨立委的水平與價值,選民自會評判,但教育界,尤其是國立大學,應有最起碼的學術水準與良知,若看翁曉玲立院問政表現,可以用她自己的話來形容:「大辣辣的自曝其短、毫不掩飾自己的無知,早已不適任了。」可惜清大對於翁曉玲是否適任教師一事,至今沒回應,難道台灣新竹的清華大學是冒牌的,學術水平比不上北京的清華大學?

翁立委說:「沒知識,要有常識;沒常識,也要會掩飾」,然筆者以為,讓不適任的教師離開教職,還給學界應有的尊嚴,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樣簡單道理,既談不上知識也不用掩飾,只是人人都知道且能認同的通識、常識。

2024年3月4日 星期一

勇敢改革吧 !

 

【民報 論壇】勇敢改革吧!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必須拿出決心與魄力,順應民意、為民謀福利,如若如此,民意將一如總統大選,超越紅藍白,並成為執政黨為全國人民謀求福祉的最大後盾。

郭翰林(自由評論)
2024/02/23 12:03
蔡政府八年執政,內政改革未竟其功,是民進黨此次選舉無法大獲全勝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擷自鄭知道了粉專視頻

報載屏東恆春地政事務所黃姓測量員因經常延誤測量工作,引發民眾及代書們不滿,地政所主管多次勸告黃員未果,反而遭自稱黃員親戚的監察委員林文程「關心」,質疑地政所霸凌黃員,該地政所面對監委「關心」只能隱忍,林文程對此並未回應。

看到這樣的新聞,真希望這是如盧秀燕所說的「個案」,並非整個中華民國的文官體系的「常態」。

基層公務員工作不力或遭遇職場霸凌,自應有申訴或救濟管道,如果親戚監委大人「關心」就能解決問題,筆者還真希望監委一視同仁地把全國各地不適任或霸凌的公務員一一抓出來究辦,該懲戒、彈劾或糾正,悉聽尊便。

但若如媒體報導,本案中親戚監委的「關心」卻讓單純的公務問題走調,真不知是誰霸凌誰?是地政所霸凌新進菜鳥?或監委霸凌文官體制?還是「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的中國醬缸文化仍主導著中華民國的文官體系?

圖:恆春地政事務所/擷自Google map

民進黨此次選舉無法大獲全勝的原因之一,就是內政腐敗,因為打著改革大旗上台的蔡政府,在近八年的完全執政下,轉型正義未竟、司法改革未成、行政改革未見巨大成效,官僚體系仍充斥著「官官相護」的迂腐習性,當年國民黨在地方上的「共犯結構」還是不分顏色地在各地蔓延、發展、甚至深根,這就是民進黨辜負選民期待、痛失選票的主因。

筆者樂見賴清德晉用年輕人,更希望這包含揚棄迂腐、老舊、不合理的中國醬缸文化思維,而不是進到體制內,就被體制內化成「利益共同體」或「共犯結構」。

改革,不是請客吃飯,必須拿出決心與魄力,順應民意、為民謀福利,如若如此,民意將一如總統大選,超越紅藍白,並成為執政黨為全國人民謀求福祉的最大後盾。

信賴新局

 

【民報 論壇】信賴新局

筆者期待,賴清德能傾聽民意,拿出魄力與決心剷除惡勢力,只要秉持公平正義,自然能夠破解「跛腳政府」桎梧,開創民主政治新格局。

郭翰林(自由評論)
2024/01/22 11:20
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代表捍衛民主自由已是主流民意,不容中共介入或改變。示意圖/民進黨粉專

賴清德贏得總統大選,破了八年政黨輪替的魔咒,也是第一位副總統當選總統,是台灣的民主政治史上第一人,但因得票率只有四成多、而且國會也未過半,被中共黑成「民進黨非主流民意」,一些同路人或附和者也以「跛腳政府」看衰賴政府。

筆者認為,即便三黨不過半,甚至說未投賴清德有近六成,但這不代表他當選的正當性可以被任意曲解或嘲諷,對於選舉結果,賴清德說,這是人民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是新的民意,他充分理解、完全尊重;賴的態度與認知,正是一個總統該有的高度與格局,光是這點,全民就應為選出這樣的總統喝采。

對於選舉結果,賴清德說,這是人民期待「有能力的政府」和「有效率的制衡」,他充分理解、完全尊重,展現了總統的高度與格局。示意圖/賴清德粉專

筆者認為,從選民在總統與立委採取分裂投票可看出,捍衛民主自由已是主流民意,不容中共介入或改變,這在2020年大選即已成形,否則蔡英文怎能在民進黨2018年選舉慘敗後,以817萬票(57.13%) 壓倒性贏得2020大選?!

主流民意認定「自己國家自己救」不只反映在主權上,並期待在內政上,能破除黨政時期的威權貪腐,蔡政府當年「轉型正義」及「司法改革 」的政治承諾,說出人民的心聲,讓人民充滿期待。

然而蔡政府上台後,也許是時間不夠、或許是積重難返,總之,轉型正義轉成了「正義被轉型」,而司改,更是從思改、私改甚至到了現今,簡直就是輸改,凡此種種,讓「討厭民進黨」氛圍逐漸在民間醞釀發酵。

連任後的蔡英文執政未盡人意,司改未竟、改革未成,人民期待的公平正義仍未到來,喊著「居住正義」卻房價飛漲,許多社會內政問題,在國民黨時代如此,在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時代仍然存在,以致完全執政反而徹底傷透支持者的心,民進黨支持者冷了,年輕選票更流向柯P (民眾黨 )。

民進黨完全執政,但人民期待的公平正義仍未到來,這一切,賴清德必須概括承受。示意圖:英德配以817萬票贏得2020大選,創下總統直選最高得票紀錄/賴清德粉專

換句話說,人民肯定民進黨守護了台灣民主自由體制,但民進黨執政下的內政或改革問題,卻成了賴清德參選包袱,選民分裂投票代表民意認為,執政黨需要更強有力地被監督,這一切,賴清德都必須概括承受。

依筆者觀察,賴清德並未把對手當成戰犯或轉移焦點的對象,而是直球對決,他說會組最好的團隊,面對國會有效率的監督,讓國家變得更乾淨、光明、進步,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賴清德於內政外交都走在「正確的路上」,筆者更期待,賴清德能傾聽民意,拿出魄力與決心剷除惡勢力,只要秉持公平正義,自然能夠破解「跛腳政府」桎梧,開創民主政治新格局,若果如此,2028大選,賴的得票篤定超過6成,因為民意,就是最佳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