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 民意論壇】
誰來維護學術尊嚴與清白?

林智堅因學位論文涉及抄襲,遭台大及中華大學撤銷碩士學位而退出桃園市長選舉,但林智堅退選之後,政治人物或參選人的論文或報告就陸續被指控抄襲,且不分藍綠政治人物都席捲其中,形成另類「大混戰」。
繼林智堅後,國民黨南投縣長參選人許淑華、議長何勝豐、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參選人林杏兒、桃園市議員詹江村,先後被揭論文涉嫌抄襲;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則是被控主持的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抄襲國內外雜誌與期刊,甚至鄭寶清的論文以及新爆出的國民黨籍的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2011年碩士論文涉抄襲,大量複製新竹市政府報告內容等。
這場大混戰只會不分顏色的繼續爆,因為源自選戰的攻防居多,對於學術尊嚴與清白的探討甚少,政治人物顯然已把學術殿堂當成政治角力場域,不顧「學術不端」的根本問題。
.png)
以致於論文抄襲或高等教育變相淪為洗學歷或政學界權力互通的舞台,這對那些認真研究、勤奮學習的學子或學者而言,情何以堪?這是高等教育被政治染黑?還是高等教育要如此才叫「高等」?
所以,抄襲不是重點,抄錯才是賣點;複製加貼上也不算抄襲,翻譯不算抄襲,英文翻成中文或簡體翻成正體字都算是論文;引註文章、標註出處是魚目混珠或合理使用都是各說各話……,總之,不分顏色的政治人物的用詞及標準很耐人尋味:學術上抄無妨、政治上襲有力才是重點。
其實,選舉是選賢與能,比起學歷,選民更看重能力與政見或政績,但候選人不從此著手,反從學歷、抄襲入手,各黨互潑髒水、樂此不疲,好似選戰只剩學歷或抄襲一事。
抄襲不只事關政治人物的誠信,更關乎學術的品質與尊嚴,但政治人物本末顛倒,只想扳倒對手,處理方式不外是退選、道歉等等,未曾想過教育上的根本問題:
抄襲,還算教育之恥?還是抄襲已被政客搞成國恥?
當黑道到廟宇漂白,已令人難耐,現在又見政治人物要到學術殿堂尋求加持,人民只能無奈嗎?教育部應提出因應之道,正視高等教育的問題,好好清查與把關學術品質,該修法就修法、該把關就把關,別任由政治人物隨選戰任意爆,各大學除了被動接招外,連堂堂大學教育,變相淪為選舉的隱形提款機。
若照既有的政治模式來看,將來如果續爆抄襲事件,人數多了、新聞熱度減了,抄襲不就又不了了之,其實「歷史共業」就是政治人物最好的藉口,到時,不分顏色、不分派別攜手修法除罪化,那請問學術尊嚴、價值與清白,該由誰來維護?
若果如此,抄襲,到底是政治人物被襲捲了?還是台灣的學術教育被偷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