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司改!思改!

【民報 民意論壇】司改!思改!

  2020-06-08 
中華民國的司法人員長期以來就深受國民黨黨國教育的薰陶與把持,形成一種臭不可掩的「醬缸文化」,讓不管有心無力或無心改革的司法人員,都成了變相的共犯結構,這是司改不具成效的主因。圖/張家銘(資料照)
中華民國的司法人員長期以來就深受國民黨黨國教育的薰陶與把持,形成一種臭不可掩的「醬缸文化」,讓不管有心無力或無心改革的司法人員,都成了變相的共犯結構,這是司改不具成效的主因。圖/張家銘(資料照)
日前大法官宣示通姦罪違憲,被視為「通姦除罪化」。可說是蔡英文總統連任後司改的第一波受矚目的焦點,但民調反對此事高達七成,因此被譏稱「姦夫淫婦是最大受益人」。真不知這是小英眼中符合「人民的期待」?還是認為這是司法迫切急需改革的議題?除此之外,司改4年以來都沒甚麼值得進一步可稱道或著力的嗎?難怪,人民對司法的不信任仍高達6成6,只能期盼這樣的不滿,可以鞭策小英政府保有持續改革的動力。
其實,小英的司改至今無法掃除「司法無法親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司法無法有效打擊犯罪」的情況,最大根源在於人。尤其是中華民國的司法人員長期以來就深受國民黨黨國教育的薰陶與把持,形成一種臭不可掩的「醬缸文化」,平常辦案就給人「有錢辦生、無錢辦死」的印象,如小S的胖達人案;加上近親繁殖,法界多少夫妻檔、兄弟幫,外加同學、同期受訓等等關係,形成一個龐大又交相掩護的「生命共同體」,足以「官僚特權操控人事升遷」,導致新進的司法人員為了升遷敢怒不敢言,甚至昧心的諂媚附和,當然多數人選擇沉默,以致姑息因循,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迂腐又封閉的體制文化,因此不管有心無力或無心改革的司法人員,都成了一種變相的共犯結構,這是司改不具成效的主因。
扁、馬兩案是司改試金石
司改已4 年,但恐龍判決仍不斷。只要加害人主張心智喪失或思覺失調就可街頭任意殺人而無罪;殺人之後,只要表現出有教化的可能,就能免除一死或輕判。至於為非作歹被抓到了,只要有足夠的錢可疏通管道,檢察官可以緩起訴,頂多罰點錢就了事,幾年後連犯罪紀錄都無,美其名叫「微罪不起訴」。所以,治安會敗壞,但犯罪率不見得會提升,甚至以此變相除罪卻說司改效率高;因此4年多來,司改還持續進行,但人民卻無感。這可是師承、效法司法官學院院長蔡碧玉簽結馬英九一百多案的效率而來?蔡英文重用的司改大將多是此類人等,難怪人民至今對司改不滿。
蔡英文若真想讓人民深切有感司改,就以陳水扁及馬英九兩位前總統官司纏身的案件作為指標,何以扁案就是貪腐?是證據指出貪腐?還是政治標示貪腐?或是馬英九的貪腐就叫做「余文」或「大水庫」?
辦扁案就大動作聲稱辦不了阿扁就下台一鞠躬的檢察官們,有意圖教唆辜仲諒串證的檢察官朱朝亮,更有遠赴日本教唆辜仲諒緊咬阿扁做偽證的越方如等等,在司法程序上,從檢察官的調查、羈押到法官的更動與判決,請問有無調查或檢討的必要?
至於馬英九當年所涉超過一百多個案,是縱放? 還是查無實證?還是巧弄法門?又基於何因簽結?為何前監察委員陳師孟想調查此事,卻遭司法界的百般譏諷刁難。是不是醬缸文化使然?還是官官相護?甚或權位交換所致?凡此種種,至今不該追究或說明嗎?
小英要不要特赦陳水扁,是她作為總統所獨有的權力,行不行使,端在她個人,除了尊重,無從干預或脅迫;但如上述兩位前總統所涉官司,從程序到法官的判決等,當中有無司改該嚴肅面對的問題?因為這不是陳水扁或馬英九兩個人的恩怨或私人問題,相反的,這攸關司法的公平正義。作為願意繼續司法改革的總統,努力維繫司法的公平正義,應是責無旁貸的事吧!
既然司法想要贏回人民的信賴,就別忘了體制內的文化思想改革,並以同一套標準好好檢視兩人所涉的案件吧。免得印證了韓國瑜說的「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好像不太會當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