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請智慧的面對智慧財產權

 風傳媒

觀點投書:請智慧的面對智慧財產權

2025-01-19 06:00 
 
 
筆者提到,針對大林慈濟醫院「偷畫盜圖」一事,表現無視智慧財產的「法盲」作風,並建議慈濟可以考慮公開募款重塑。(圖/翻攝自大林慈濟醫院臉書)

筆者提到,針對大林慈濟醫院「偷畫盜圖」一事,表現無視智慧財產的「法盲」作風,並建議慈濟可以考慮公開募款重塑。(圖/翻攝自大林慈濟醫院臉書)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偷畫盜圖」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儘管原創者李健儀選擇不提告,慈濟也想在壁畫「佛陀問病圖」前標示、說明李健儀為原創作者身分來平息此事。遭其兒子李承道批評「畫蛇添足,贗品不銷毀,留著當證據嗎?」對此,證嚴上人徒弟釋昭慧卻說李健儀的兒子李承道為父親打抱不平,「是在蹭新聞熱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釋昭慧此話再掀波瀾,遭到網友質疑不慈悲,她強硬回擊:「我本就非常不慈悲,不必用這些道德語彙綁架我!」其實就事論事,無關慈悲與否,當然就與道德無涉,也無所謂綁架不綁架。但「偷畫盜圖」本身就是違法的,儘管釋昭慧說做錯事的已往生, 但當年以「錢是他出的」來默許、縱容不法,這樣的作風,實在令人不敢恭維。畢竟,上人對智慧財產的尊重遠遠不及有形的錢來得尊重。而臨摹者陳欽明近日更揭始末,說出「證嚴法師不想花太多錢在壁畫」直接印證了證嚴的思維與作風。

之後,慈濟高層又想以加上原創者的姓名及標示來繼續展示壁畫的補救措施,不僅為德不卒,同時也很可議,仍然延續「金錢更勝於原創」的思考,無視智慧財產的「法盲」作風,令人深感遺憾!大林「佛陀問病圖」此事既已公開,人人可評論。李承道的說法只是把他的個人想法說出來而已,何以別人的說法是評論?李承道就是「蹭新聞熱度」?況且,作為受害者之子,注定就只能繼續受害嗎?受害者一家就是不可出聲,才符合受害者的形象嗎?請問,這種思維與作風,算不算另一種道德綁架嗎?

這讓我想到的「一灘血」事件。60年代,當年釋證嚴於花蓮縣一家診所看到地上一灘血,得知有一名原住民婦人因無法負擔醫藥費,而遭醫院拒收,在回程中不幸身亡的故事。此故事促成釋證嚴日後創辦慈濟功德會與慈濟醫院的動機。此事,該強調的重點是證嚴創辦醫院的動機,而不是某診所或某醫師的拒收。但不知是為了加強事情的真實性或神化聖嚴的慈悲大愛,或者想要募款更容易一些,總之,在強勢媒體劃錯重點的推波助瀾下,某診所醫師的後代,在20多年以前要求慈濟隱去對其父親的影射性說法不成之後,憤而向慈濟提告並求償成功。

當時的慈濟高層處理方式很類似,公開宣稱慈濟的善款得來不易,是志工一個又一個寶特瓶換取來的,難以支付101萬的求償。企圖用志工、善款來模糊索賠的焦點。一時間,是非混淆、黑白莫辨。好似,求償者一如當年的父執輩不知人間疾苦。因此,原告將101萬另捐他處,擺明要的不是金錢,要的就是一個尊重與尊嚴。 20多年過去了,顯然的,慈濟沒有從中得到教訓。當年執意強調事實的真實性,不顧當事人後代的感受,一意孤行的大肆宣傳,以致遭告並求償。大林慈濟醫院「偷畫盜圖」事件,儘管原創者李健儀選擇不提告,但不代表慈濟或聖嚴就是對的。

不提告,有李健儀與聖嚴的交情、諒解,甚或是對信仰的包容。但,那也僅及於他們。更不代表宗教或信仰可以公然侵權,或者把侵權視為理所當然。所以,當李承道批評「贗品不銷毀,留著當證據嗎?」與「一灘血」事件相較,也都算是為人子對其父執輩聲譽的維護與尊重,何錯之有?又算哪門子的蹭新聞熱度?(相關報導:慈濟盜圖風波延燒 釋昭慧曝光「被盜圖畫家」簡訊:他已看不下去更多文章

其實,與其糾葛於僧人慈悲或俗人罵人,倒不如回歸事件的本質:智慧財產權遠遠不如有形的金錢(財產)的認知與法盲危機。 期待慈濟能夠勇敢又智慧的面對智慧財產權的問題,給芸芸眾生一個合法、合理又合情的示範才是上策。可以考慮公開募款重塑,等完成之時,光明正大的展現出來,讓眾生看見慈濟智慧的尊重智慧財產權,不也是功德一樁嗎?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

看證據辦案 不放棄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看證據辦案 不放棄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 郭翰林


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涉貪被起訴,北院日前裁定柯文哲、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國民黨

市議員應曉薇、柯競總財務長李文宗提高交保金並配戴電子腳鐐,北檢不服,再度抗告。

高等法院二度撤銷發回更裁;這樣的司法攻防,引起各方不同的論戰。


反對聲音不外是交保金已提高、加上配戴電子腳鐐,已無逃脫的可能。認定高額交保金已

違反比例原則,北檢仍然抗告,似若不將柯等人羈押絕不罷休,是政治追殺手段。此種論

點,在藍白陣營廣泛發酵。


當然基於無罪推論原則,不應入罪於前。但北檢抗告的主因在於嫌疑犯、證人之間的串供

或滅證,請問法官要如何確保嫌疑犯不與證人聯繫?實務上如何進行與稽察?檢察官看證

據偵辦,只要有串證或滅證之虞,抗告就成不得不的選擇。至於交保金或電子腳鐐的裁量

則是法官的事。


因此,政治可以有立場、司法當然有攻防。但過氣政客不就事論事,反藉此磳聲量、保官

位、刷存在感,那就惹人發笑了。畢竟證據薄不薄弱,看的還是證據,而不是政治顏色、

網路聲量或派系算計或權勢。


循此原則,檢方抗告成功,四人再度羈押禁見三個月。開庭期間,柯文哲還嗆說「想關我

就直接講」,這種嗆賭,與上述狀況類似,似有當年白色力量的氣勢,但非常可惜的少了

強調的公開、透明價值,至今遲不見柯文哲公開的談貼身祕書「橘子」許芷瑜為何要遠避

海外?還不現身說明,至少把疑點或證據公開透明的呈現出來呢?


柯文哲與其當庭嗆賭檢方,不如霸氣的公開呼籲「愛玩的小朋友」許芷瑜出來「玩玩」

吧!至少,這還比較符合柯文哲強調的「民意」!


但有趣的是,橘子不出來,四人再度還押。民眾黨及相關人士卻互相開打,小草批蔡壁如

「翻供」致柯被押,而蔡壁如則嗆陳智菡…民眾黨代理主席黃國昌還號召小草上街頭

「一一一,釘孤支!」,嗆聲賴總統還給大家司法正義。


朱立倫也支持民眾黨上街頭,他的子弟兵凌濤還稱「藍白合二.○」是「司法正義,不是

選舉」。這說法不就此地無銀三百兩,明打著「司法正義」口號,暗地做著「選舉」的能

量動員。


一個司法個案,少了橘子,關了柯文哲、紅了黃國昌,匯聚了藍白,但真相仍然不明…說

穿了,政治考量的多,期待真正司法正義的少。究其根源,司法仍有長期不被人民信任的

歷史,才讓藍白有同謀的機會。


北檢只要真能看證據辦案,一如此次抗告,不畏各種政治壓力、非言流語或網攻,拿出勇

氣揪出真相,突破過去的窠臼,為台灣的司法守住公平正義,那麼套句柯的話,「只要你

們(北檢)不放棄,人民就不會放棄」。畢竟,人民不會放棄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作者為自由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