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陳情了又如何?

陳情了又如何?
◎郭翰林

    教育部體育署署長何卓飛說將設「奧亞運全國性體育團體與教練、選手陳情事件處理小組」,提供選手、教練陳情管道,讓選手不再申訴無門。此舉,看似積極解決之道,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作風,治標不治本,請問有多少選手敢向體育署陳情掌握他們生殺大權的長官?更諷刺的是,連資深射擊國手林怡君因指導教練10年來無法隨行出國比賽,宣布退出國家隊,在8月底接受總統蔡英文接見時就已遞交陳情書,但至今未見體育署回應。請問,申訴有門卻無回應,那不敢申訴的,管道不就形同虛設,又有何用?還是申訴管道只是敷衍上級、選手的假通路?
    其實各種體協長久以來在台灣體壇所扮演的角色與行事作風,早令選手敢怒不敢言,如:羽協因為贊助商的問題對選手罰款,橄欖球協會因為經營不善所以在亞洲巡迴賽棄賽,足協因為治理問題所以讓旅外選手退賽抗議。今年里約奧運亂象連環爆只不過是冰山一角,因此與其設立陳情管道,不如全面檢討各協會的定位以及存廢的必要性,到底協會對選手而言是助力還是阻力?是協助選手參賽還是只圖分贓獎金?或假參賽之名行勒索選手之實?不是以選手的立場來考慮,而是在乎準備過程中的種種實質利益,如:衣服、鞋子、用具等,總之,由參與國際賽事所需的相關配備以及衍伸的行業長久以來就是各體協的囊中物,這些體育署的附隨組織,既可領取國家的經費,又可得到民間企業贊助,運作機制不透明,又不受政府有效監督,難怪惡評如潮,因此有立委痛批體育署「一億補助換棒協一張A4」。
    其實棒協在海外搞烏龍可謂罄竹難書,如2013年經典賽時曾被批不供應選手早餐,1999理事長把隨團翻譯帶著跑個人行程,球隊在無人翻譯的情況下,就在加拿大的機場內拉著行李跑來跑去,只因為隊員不懂英文不知如何轉機,只好瞎猜胡碰自找門道轉機。這種公帑私用、不顧球員團隊的理事長還仗著誰能耐他何的「土皇帝」心態囂張多時,此類情事在體壇從來不是新聞,而是無人敢說的「污泥文化」,因為協會理事長、秘書長等等高階職務,一如國營事業董事長,是肥缺,長久以來淪為政治酬庸,且不受監督。政府即便有心振興發展體育,只要這種污泥文化或體制未進行改造,只是治標不治本。將導致用來獎勵、培育人才的種種措施大打折扣的,因為編列的大筆經費最後用到選手身上已是乏善可陳了,這就是當今台灣體壇的大問題!

    體育署若真心想改革,也應知道這是從根爛到底的結構性問題,必須從協會下手,如此才能治本,否則體育署也只是被牽著鼻子走的一條「金牛」!
-- 2016/10/14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