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要分贓了嗎?

【民報  民意論壇】要分贓了嗎?

  2021-12-24 15:20
作者指出,人民當自強,不要迷失在包裝政黨的利益遠勝過國家人民的福祉的美麗口號中。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作者指出,人民當自強,不要迷失在包裝政黨的利益遠勝過國家人民的福祉的美麗口號中。示意圖/擷自公視新聞影片,民報合成

四大公投落幕了,公投的本質與意義在藍綠對決中模糊了,甚至連議題都失焦了。選輸的政黨儘管黨主席朱立倫說不要找戰犯,但藍營內部仍然忙著找戰犯,卻不思考戰袍是否合適;選贏的政黨主席及總統蔡英文說「沒有誰輸誰贏,只有國家要怎麼走的問題」,但卻忙著討論縣市合併,好似大幹一場之後,贏得豐盛,立馬準備就地分贓、分紅的態勢,這是不是吃相難看?還是這就是「國家要怎麼走的問題」嗎?

       國土規劃不是不能討論,而是此刻談縣市合併是政治掛帥、選舉考量?誰的地方實力大,誰的轄區就畫大一些?那裡的經濟實力強,就要想方設法來合併?這些思維,就好比不能再連任,不好修選舉辦法,只好動到縣治合併上面。為了掩飾這樣的企圖,乾脆又擴大其它縣市的合併,搞得像是國土規劃一般冠冕堂皇,說真的,不管用甚麼民主方式來包裝政治考量,我都忍不住的聯想到中國的軍閥割據,分分合合都無關國家發展及人民福祉,難怪被林濁水說「世界笑話」。請問,這是台灣隊要的國家新走向嗎?

       當總統肯定公投是台灣人民意志的展現的同時,卻提縣市合併的討論,先前更有立委躍躍欲試的想修法不再選鄉鎮長或地方村里長,改由地方首長指派,美其名是節省經費及社會成本,不知這是反民主或坐大地方勢力的延伸?

       扯的是,這些都是討論中還未定案,但嗅覺敏銳的政治掮客,已經開始牽線了,從里長、村長、到鄉長,都要向上攀好關係、打好人脈,層層依附,以確保日後可以被指派,所以地方服務已然不是工作重點,向上攀爬、搞好派系才是王道。因此,大選時,依職務等級捐個5萬或15萬都是行情價,這不是勒索,但誰敢不買單?

       至於透過關係引進地方機關工作的辦事員、臨時雇員等等,除了傳統的「提前辦理」之外,還有用政治獻金或選票來後謝的綁樁模式。選前,出錢出力甚至保證選票,被樁腳押寶的候選人當選時,當選人拿國家名器或職位酬庸,皆大歡喜。民主選舉頓時成了工作轉介站的隱形舞台,既符合民主程序又可掩護利益的實質交換。

       更有南部的縣長,不顧財政困頓,為了安置他的競選團隊及網軍,堅持成立新部門,諸如此類情事,小至個人、大至團隊或部門,選舉「賄不賄選」早已民主進化到「會不會選」甚或用網軍「毀不毀選」等手法了。

       再回到公投選舉,個別議題的討論與關注被國民兩黨簡化成「四個同意台灣更美麗」或「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從本質及程序來說 ,根本就是反民主及綁架民主。換句話說,藍綠都是狗臭屁,用美麗的口號包裝政黨的利益遠勝過國家人民的福祉。

       選前不願戳穿這假象,因為私心向著台灣本土的政黨,更對執政黨還抱著期許。但民進黨打著「台灣隊站出來」不只成功地以此情緒勒索了廣大的台灣人民,對黨內還祭出「KPI獎勵辦法」,讓公投績效佳的黨公職在未來選舉提名可加分,以及對縣市議員、鄉鎮市長及縣市黨部進行評比。請問,這是政黨護衛政權?還是政黨綁架了黨員的自由意志?這是貫徹政令?還是把政治利益從中央一路下放到地方的分贓模式?

       當然民主進步黨的家規無從置喙,但一黨的家規牽涉或掛鉤上國家名器,人人有權監督。尤其在最大在野黨還把台灣當成「美麗錯誤」的「過客」心態時,寄望專業監督無異於「請鬼拿藥單」。

       因此,人民當自強,用自己雪亮的眼睛好好看清藍綠政黨的所作所為,別讓國家政策或方向,成為藍綠惡鬥的工具或政治分贓的舞台,這就是此次公投給我們最大的教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