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 論壇】違建是選舉提款機?
違建、天坑、危樓、工安等問題在各地輪流番上演,都成了選舉時候選人藉題發揮的好題材,但選舉過了,原本炒得風風雨雨的違建事件也悄然落幕,這是把「違建」都當成選舉提款機了嗎?
郭翰林(自由評論)

明年總統大選,除了民進黨推出賴清德為候選人之外,其餘各黨派還未定論,以致藍白是分是合敵我難料,幾路人馬至今無法推出說服人心的治國願景或政見,只好在違建議題上打轉,好似中華民國治國只剩違建。
既然政治人物把違建看得如此之重,就應依法行政,該拆就拆、該罰就罰,而非放任處處違建,小至民宅、老屋,大至商店、工廠、飯店,甚至闢山佔地,搞露營區、建宮廟等等。這些違建亂象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請問哪位地方首長把這些超級大違建當回事?
然而一到選舉或政治攻防時,「違建」就成了焦點,賴清德、柯文哲或黃國昌等都是,近日侯友宜陣營炮轟賴清德老家違建,試問與當年文化大學宿舍案和礦工工寮比起來,孰輕?孰重?況且賴家到底是不是違建,新北市府說詞也一改再改,連適用法規都搞不清楚,自損公權力威信,要如何依法行政?

其實「違建」由來已久,如同盤根錯結的「歷史共業」,早就不分朝野或藍綠,而公務機關對違建案「睜一眼閉一眼」,也不完全只是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避事心態,更多的是政治盤算,把「違建」當政治提款機或搖錢樹:不主動拆違建等於最低限度的留住選票,若有要拆除,也可以留給民代或有力人士關說運作,或拆最小部分或罰最低金額,更多時候是不了了之。
說白了,基層公務員不敢依法行政拆除違建,有力人士或在上位者為錢財、利益或選票而護航違建,就是這種中華民國的貪官污吏文化,讓「違建」 堪稱台式建築特色之一,各縣市大小違建亂建亂蓋,以致「天坑」不斷、危樓四起。
誰有魄力改革這種貪官汙吏的違建文化?違建、天坑、危樓、工安等問題在各地輪流番上演,都成了選舉時候選人藉題發揮的好題材,但選舉過了,原本炒得風風雨雨違建事件跟著悄然落幕,這是把「違建」都當成選舉提款機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